外省动态

这些农民收到来自供销社的“压岁钱”

  • 时间:2024-02-23

  • 浏览:397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安叔,今年在种植上要是有什么困难,及时告诉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新年伊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六十三团基层社副主任陈亮趁着冬闲时间,来到团里种植大户安文普家中,共同商议新年种植计划。

用安文普的话来说,去年跟着六十三团团场基层社种棉花,“这种好事儿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自家棉花卖了642.39万元,六十三团基层社又发了分红、高产奖、运费补贴、棉种补贴、脱叶剂补贴等各类补贴,算下来又拿到16.47万元。

2792.43万元奖励过大年

图片

“快去连队领钱!听说霍尔果斯市初新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拿了不少分红。”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六十二团绿川专业合作社社员老李笑着说。

又到了每年一度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的二次分配大会,六十二团七连党员活动室里热闹非凡。初新种业合作社在今年二次分配大会上,获得分红共计90.82万元,居各连队之首。

去年,初新种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六十二团基层社。自加入团场基层社以来,种子购买、农资储备都能享受优惠价格,社员按照团场基层社“十统一”的种植模式开展耕种,田管、加工、销售等都由基层社统一管理,根本不用社员操心。

“这种耕种管收‘保姆式’服务,不仅让社员省心,每年合作社还会根据入股的占比进行分红。之前,已经按照种子的销售价格兑现了分红。过年前,基层社又发放了90余万元的二次分配现金奖励,社员们领了钱过年,心里都高兴得很呢!”初新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江涛说。

除了现金奖励,分红大会现场还摆放着要奖给高产户的液晶电视、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实物奖品。“去年按照种植‘十统一’模式,我家产量提高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这次兑现高产奖和二次奖补,一共挣了42.4万元。因为我家产量高,还给我发了一台70英寸的大电视。今年我还要继续努力,把产量再提高。”六十二团基层社员陈学军看着台上的大彩电说。

耕种管收的“十统一”模式让社员们省力又省心,合作社每年年底的二次返利,更是把团场职工群众与团场连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如今,团场基层社已成为带领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可克达拉市社以社有企业为依托、团场基层社为抓手,积极创办合作社。截至目前,师市供销合作社各团场基层社成立基层社19个,已吸纳各类农工专业合作社124个,出资入社职工4015人。

为保证师市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团场基层社全年储备各类农资23.17万吨,师市100余万亩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业科技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资金是制约当地农民种植、养殖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职工资金问题,去年,团场基层社种养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1.37亿元,解决生产资金4506.44万元。同时,团场基层社全年收购小麦、玉米、高粱22万吨,收购职工饲养的牛1万余头,解决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

“去年,基层社在收购昭苏团场的小麦、油菜时,除了免收我们的烘干费,每公斤小麦收购价还提高了0.1元,保证了团场职工的合理利润。”第四师七十七团种植户孙建勇说。

近年来,可克达拉市社建立起以“社有龙头企业+团场基层社+农工专业合作社+职工(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和“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带领团场职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起科技服务体系、生产服务体系和加工、销售、经营服务三大体系,使合作社社员在农业服务、畜牧养殖、特色产业、加工销售等各个板块中得到实惠。社有企业经营的畜牧业、棉花、农资、林果、粮油、制种玉米、稻米、食品、乳制品等已覆盖师市农牧业全领域,有力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热鲜牛肉卖到“长三角”

图片

凌晨4时,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的牛羊屠宰厂一片繁忙景象,来自兵团第四师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的一头头新疆褐牛依次进入现代化流水生产线,经过屠宰、切割、分拣、装箱和装车,把新鲜牛肉卖到全国各地。

新疆褐牛,有着“西北第一牛”的美誉,并已在内地打开了销售市场。但是在过去,褐牛的外销几乎都是经过屠宰加工后冷藏储运,再销售到内地市场。为什么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社创锦农牧业公司的“新疆创锦”品牌却反其道而行?

“我们公司对市场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新疆褐牛冷冻牛肉虽然品质优良,但在生活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却并不受欢迎,当地居民更偏爱褐牛鲜牛肉。”创锦农牧业公司董事长顾建峰说。

为了把这“好牛肉”带到长三角,经过多方考察,创锦农牧业公司首先选择在宜兴市杨巷镇设厂,面向江、浙、沪、皖四省市的消费者推出热鲜牛肉。这家去年10月才由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与宜兴市杨巷牛羊屠宰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工厂,短短两个月就实现屠宰加工新疆褐牛3000余头,平均每天超过50头。目前,一期项目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二期项目将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让高品质的热鲜牛肉在最短时间进入千家万户。消费者在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不断深耕供应链,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顾建峰表示,“新疆创锦”打造了全产业链,打通了新疆伊犁到江苏宜兴4000多公里的新疆褐牛运输链路,把活体牛从伊犁大草原运到长三角现宰现卖,以此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如此一来,“新疆创锦”品牌不仅市场空间变大了,利润也变得更为可观。目前,“新疆创锦”已在长三角开设了20余家热鲜牛肉直营专卖店,今年计划增加到200家。

“在消费变革的新时代,企业建设完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已经上升为战略性需求。”新疆创锦牧业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娜介绍,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拥有10家子公司,去年养殖牛数量已突破8.5万头。

依托全国各地的屠宰加工企业,“新疆创锦”正通过投资、控股等合作方式,加快全国供应链布局。今年,“新疆创锦”计划在广东和四川再各建一个屠宰厂。广东省东莞市屠宰加工厂正加紧进行技术改造,预计今年3月投产;重庆市川渝屠宰加工厂项目即将签约。

责任编辑:张小月